会员中心
加入收藏
绿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日期:2010-1-19 15:10:21] [字体:特大 ]

     长期以来,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立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方法。如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预测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

     观察研究法
     所谓观察研究指的是人们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某现象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便你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可以带上你的感性认知和感情色彩,多次重复地进行详细观察,达到收集资料的可靠性。这是一种非常简便易行而可靠地获得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如,美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等书的写作时,都采用了观察法而获得了可靠的资料。现在西方一些社会学家为了搜集社会底层和黑社会的情况,往往采用观察法,深入到一些小社会中,参与该群体的社会生活,取得信任,以便了解其中的真实的内幕,收集到第一手可靠的资料。

     实验研究法
     一提起实验研究法,人们总把它想成是有关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实际上,实验研究法最初确是用于自然科学上。最古老的实验,就是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揭开王冠之迷"的实验。但近代以来,实验研究法也逐渐被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上。
  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进一步阐明实验研究法的真正,我们需要搞清假设、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1.什么是假设
  你研究的问题一旦明确被界定后,就应建立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观察事实和科学知识,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其实,研究假设也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因为你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后,会产生一些疑问,进而对这些疑问进行思考,你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关人员,然后提出假设,对你的疑问作一种临时性的回答;假设与定理或结论本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假设是有待证实的定理或结论,定理或结论是已经证实的假设。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假设是刚开始研究问题时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假定性,但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一定的事实或理论根据,假设不是凭空的瞎想,它和神话、幻想、迷信有原则的区别。一个科学假设,必须能被实验所验证的.如当打开开关灯不亮时,可能有几种假设:①停电;②插座接触不良;②保险丝烧断了;④灯泡烧坏了。这些假设的每一种都是可以直接检验的。
  假设的形成要靠科学知识。在科学发展中,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出现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假设。这是由于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有限或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假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这对于你的研究假设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有些知识你还需要去查阅一些资料或向教师、专家咨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阅资料和请教有关人员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很好的学习机会呢。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用实验验证某一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涉及两个概念--常量和变量。
     2.什么是常量?
  在某一数学或自然科学问题讨论过程中(或在某些条件下)保持不变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圆周率3.14l59,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它们都是常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常量是指研究课题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和条件。如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效果的研究中,年级水平就是一个常量,因为五年级这一特征对每一个个体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课程中不变的条件。
     3.什么是变量?
  变量一般指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变量也称"变数"。在数学或自然科学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距离就是一个变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指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如研究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成绩的影响中,每个学生的分数就是一个变量。
  变量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名词是从数学引用过来的。在数学中,y=/(z)这一方程式中的2是自变量,y是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例如,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是随着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当溶液至酸性时,酚酞指示剂呈无色;当溶液呈碱性时,酚酞指示剂呈红色;因此溶液的酸碱性是自变量,而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因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自变量常常是一个分类变量。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必须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再测量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改变。在此例中,不同的教学法是自变量,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这里,自量是居于因的地位,因变量是居于果的地位。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甲、乙两名学生所进行的工作。
  甲、乙两名学生为了回"枫树的叶子为什么在秋会变色?"这个问题而分别进行了下列工作。
  分析季节变化会使枫树的外环境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结论是:温度、日照时间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天温度最高,冬天温度最低;夏天日照时间最长,冬天日照时间最短。
提出假设:
     A: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有关。
     B:枫叶变色可能与日照时间有关。
     C: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和日照时间这两个因素都有关。
  甲学生的工作:
  全年观察枫叶的颜色变化,可以选定一棵树,也可以选定许多树。每天收集一片枫叶,然后记下当天的温度、白天时间的长短和枫叶的颜色。为了收集一套数据,他必须等一个全年。为了重复这一结果,他又必须等一个全年。
  他的结论只能是:枫叶在秋天这个季节颜色转红,此时温度范围在10一14℃,日照时间平均为l0小时。
  通过这种观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温度还是日照时间在起作用,或二者均在起作用。因为温度和日照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同时在发生变化。
  如果能控制日照时间,而仅仅让温度变化;或控制温度,仅仅让日照时间变化,进而观察结果,那么,你就能断定究竟是温度影响了枫叶的颜色,还是日照时间影响了枫叶的颜色;或者温度和日照时间都对枫叶颜色有影响,还是二者均没有影响。
  那么,如何来控制温度呢?这就是乙学生接下来进行的工作。
  乙学生的工作:
  设计将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
  把一棵小枫树种在一个花盆里并放入生长温室。尽管是夏天,室外温度很高,仍旧可以把生长温室调节到秋天的温度,白天约14℃,夜晚约3℃。
  设计对比实验:
  如果确实看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就能确定仅靠温度的变化便能使叶子发生变化吗?毕竞实验室中的树和外界的树还是有差别的,实验中的枫树叶子的变红是不是因为它生长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为自然光和温室中的光不一样而引起的呢?
  这种不确定性表明必须设计一些更复杂些的实验,至少应该种两棵树。应该选择相似的树,且花盆的大小应该保持一致,把它们放置在相同的温室中,在同一时间浇水。然后,再做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温度(22℃),而另一个的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14℃)。
  乙学生的工作与甲学生的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注重对影响因素的控制。他所有的实验设计都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进行: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只让一个影响因素变化,从而确定是否是该影响因素在起作用。这种实验我们就把它称为"受控实验"。
  乙学生的受控实验设计就是温室A和温室B的设计。
  受控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正是因为有了受控实验,科学才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受控实验的优点在于影响因素是可以被严格控制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改变条件,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控制使得实验可以重复进行、反复验证,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不是出于某种巧合而得。
  表4-l及图4-1是乙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他记下了这2l天中,不同条件下每一棵树上绿叶的数量。
  结论:低温不是颜色变化的唯一影响因素,因为在高温情况下,树叶仍旧变色。

  这个结论证明甲、乙两学生先前的假设是错误的,这时候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假设。在科学上否定原先假设,建立新的假设是常有的事,因为许多有关自然界的猜想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但这同时也是科学向前发展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指出了进一步实验的方向。例如,如果两种树上的叶子都没有改变颜色的话,那就可能说明温度与树叶的颜色是无关的。或许枫叶变红与白天的时间长短有关,或许与降雨量有关,或许与风的强度有关……这种新的假设又引发了进一步的另一方面的受控实验。经过研究,科学家现在知道,低温和白天时间的长短这两个因素同时影响着枫叶颜色的变化。除此以外,许多科学家认为,枫树本身的生物钟也影响着枫叶颜色的变化。但是生物钟是如何影响枫叶颜色的?是什么样的化学物质触发了生物钟的工作?至今人们还无法给予解答。如果你把生物作为你今后的专业方向,或许你将再一次考虑这一问题。
  观察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经常合在一起使用,有人称它们为科学研究法。首先是先进行观察,形成假设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文献研究法
     长期以来,人类将自身总结的经验、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献。顾名思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你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一开始总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的,这就是说,文献研究法对于一般的研究工作都是适用的,它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使你获得对事物及现象的正确认识。
1.研究文献资料,必须先占有文献资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一1820年),许多文人学者兴起了以研究古代文献为主要内容的考据热潮。这些学者用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事实的考核、例证的归纳,提供了新的可信的材料和结论。清代兴起的这种考据之学,后人称之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由此可见,对历史文献进行科学研究,在我国是古已有之,而且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达到了相当规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在这里,丝毫没有引导当代中学生致力于考据之学的意思,但是必须指出,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尤其是经过了20世纪,世界整个科学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要研究文献资料,你首先必须占有文献资料。这是确定无疑的。那么,当代中学生在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在实施某一课题或项目研究时,又应该怎样去占有文献资料呢?下面只是提供一些比较原则的方法。
     (1)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
  你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第一关首先要能读懂它。只有读懂它,才能理解它,进而发现它的特点或者不足。这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办到。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文献,那么,你对古代汉语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以便扫除阅读古藉的障碍。如果你阅读研究中要收集参阅各种外国文献,那你对第一、第二外语必然要有所掌握。
     (2)关于阅读方法
  说到文献资料的阅读方法,关键的问题是决定于你选定的是什么研究课题,阅读应完全服从于完成研究课题的要求。一般来说,阅读范围应当围绕完成既定研究课题为目标。这当然并不与平时同学们的广泛阅读相悖。古人说"厚积薄发",就是说只有有了广泛而扎实的知识积累,才能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发表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为了使中学生能比较有效地完成确定的研究课题,在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方面,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叫做"远粗近细"。当你围绕研究课题集中收集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后,不妨先把手头掌握的文献资料,按照其出版年代的先后,略作排列。离课题研究主题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献资料,一般可用粗读或略读的方法阅读,只求知其大概,并视需要随时做好摘录或笔记。对于有关研究课题内容的近期文献资料,则应该尽可能较为详尽细致地阅读,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文摘卡片。对某些资料,可用剪报或复印的方法,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进一步作深入研究时便于查考。
  第二种方法是"整理要目索引,制作文摘卡片"。为了便于对研究课题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撰写论 文准备材料,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要做有心人,一是要整理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可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
  文摘卡片与要目索引相比较,文摘卡片更有其检索快捷方便的特点。当然,制作文摘卡片,平时一面阅读,一面思考,一面摘录,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当多的,下面介绍一种通用的文摘卡片,见附样。

  文摘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有售。如果自行制作,讲卡片设置摘目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值得提醒的是,制作卡片应当以摘目齐全、使用方便、检索快捷为目的。
  第三是"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在广泛阅读或者按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筛选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料形成的年代不同,作者的素养见解不同,往往可以发现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理解,各有不尽相同的诠释,促使你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奥秘,提出自己的见解。
  约2500年前,赵国有一个名叫公孙龙的哲学家,是当时有名的"辩者之徒"。他曾经提出一个有名的"名辩命题"叫做"白马非马"。公孙龙认为"白"是命"色"的,"马"是命"形"的。"形"和"色"各不相干,因此"白马"就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只能说"白马非马"。读到这个中国哲学史上的有名论题,不知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你是支持公孙龙的观点,还是反对他的观点?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你能不能找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研究之后,形成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文章呢?
  这个"白马非马"的思辩论题,公孙龙看到了"马"和"白马"两个概念的差异,即发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异。这一发现,对古代逻辑思想发展有一定贡献。但是,公孙龙过分夸大了这种差异,没有认识到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因而得出了违反客观事实的结论。
  "白马非马"这个论辩实例,在历史上经过了许多学者的反复论证,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到了近代,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得到普及的时候,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诸多科学领域里,有许许多多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命题,作为一名中学生,也不是一经接触,就能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能够游刃有余,驾驭自如,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的。我们应当看到,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攀登,到处是坎坷与艰险,随时可以遇到难以攻克的堡垒。我们中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要沉着冷静,努力做到不仅要敢于攀登,而且要善于攀登。面临困难,首先还是要充分占有材料,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观点逐步明朗和清晰起来,一旦观点明确,就应当立即考虑和寻找能证明你观点的有说服力的论据,不管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论据,多多益善,便于筛选,提高论证力度。与此同时,要考虑虚心向学者专家和老师请教。经常会有这种情况,自己苦苦研究思索了很长时间才得到一些进展,向有关教师请教,向学者专家请教,他们有时只用几句话就一语中的,给你指点迷津,使你豁然开朗,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
     (3)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搜集新的文献,因为新的文献比旧的文献资料更新,更全面、更可靠。 
     二是要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要相对更高些;
     三是要注意,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学会搜集观点不一致的资料,这样可以学会比较分析。
     (4)罗列提纲,构思起草
  在对有关某一个专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阅读研究之后,一定会有所发现,形成了某些具有创新特点的想法。经过认真思考,应有把这些发现、创见形之于文字的冲动。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把握这可贵的文思涌动期,把如何阐述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剖析明白,设想清楚,列出提纲,作为起草的纲目(也可说是据以起草的小标题)。例如,有名中学生在构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关于电脑与智能的问题》时,他就拟出了以下十个提纲(即小标题):
     A.电脑有智能吗
     B.智能究竟是什么
     C.记忆方式
     D.识别的三个层次
     E.处理信息
     F.价值观
     G.本能和内驱力
     H.高级智能电脑的利弊
     I.电脑距人脑有多远
  如此构思,作者的确把论题所涉及到必须予以阐述清楚的诸多方面都考虑到了。作者不仅为弄清电脑与智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而且还对智能化电脑一旦发明而可能引起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因而这篇课题研究论文是有相当理论水平和说服力的。
  当然,从罗列提纲到构思起草而形成文章直至最后定稿,随着撰稿人对确定研究专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论文整体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应当完全允许作者对所列提纲作反复调整和修改,以逐步达到论文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力,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
  中学生撰写课题科研论文,是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新事物。为了帮助中学生在进行这项研究撰写实践中少走弯路,顺利获得研究和写作的成功。下面再提供两点建议,供参考。
     (1)引用文献资料应简要、确实,不可断章取义
  这一章既然是介绍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那么,一般来说,撰稿人就不可能离开已经占有文献资料的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更要注意引文的简要确实,更不可以舍弃引文的语言环境,截取其中部分内容来为你的论点服务,即所谓断章取义,不挥手段,为我所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科学的文风问题。当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以把某些历史典藉的原文,化为带有现代汉语表达特色的陈述方法加以叙述,但其原则是,应当忠于原著,不能走样,更不能产生歧义。
     (2)要讲究逻辑推理,讲辨证法,做到以理服人
  在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时,你可能想不出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工作,因而思路混乱,对占有的文献资料无法归纳整理,无法分析其中矛盾,以致无从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推理的结论显得牵强附会,缺少说服力。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该学生缺少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或者可能缺少必要的研究手段,因而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如果面临这种处境,更应沉着冷静,把遇到的情况向指导老师或相知同学提出来,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一经讨论,互相启发,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的。总之,既然已在进行着课题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的全过程中用逻辑思维的辩证方法,千方百计做到论据确凿,论证有力,以理服人。

     调查研究法
     为了研究一些现实问题,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远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调查人口与农业生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子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
  调查研究常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作社会调查研究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索社会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如果想研究一下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应试教育情况,就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可以从应试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应试教育中的行为、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应,以及家教现象的盛行、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摸清这一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你的改革措施。
  社会调查研究可以为研究课题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使我们不仅能了解现实问题,验证假设,解决既定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所以,社会调查研究被广泛应用着。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走出家门所做的调查都能称得上是社会调查研究。有两种情况就不能算社会调查研究:一是对个别人的特殊现象的调查,而不是对群体性的普遍现象的调查;二是只调查不研究也不能算社会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范畴
    1.社会调查
  这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完成社会类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中学生社会调查的范围极广,可以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大至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再就业问题等,小至学生的校服设计和利用问题,家教热问题,学琴热问题,均在调查研究范围之内。
  2.自然调查
  调查研究也是中学生研究性地学习自然科学的主要途径,其范围涵盖一切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从具体调查内容看,主要分作两类。一类是原生态自然调查,即对自然的生物现象、生态环境、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调查;一类是科技领域的调查,即参与一定的科学实验过程的调查研究,如为预测水泥28天抗压强度值而进行的科研活动,为解决地方水质污染而进行的系列调查等。
     二、调查研究的类别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别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三种,在一个课题的调查过程中,这三类形式常常是兼用的。
     1.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加以调查。全面调查可以了解所调查事物的全面情况,为整体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信息面广,一般资料的获取量多,它适应于对某一调查对象普遍现状的摸底分析。但搞全面调查要花较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在选题时一定要把题目的调查对象缩小到力所能及的范围。 课题实践(1)《目前中学生校服的现状调查》。这一课题即可以"全面调查法"实施,在全区中学普遍开展调查,从大量不同的信息资料中分析综合,获取对于中学生校服的款式设计、学生评价和使用率等诸多现状问题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课题实践(2)《太阳黑子运动对上海地区气候的影响》。为完成这一课题,需要对上海百年来的太阳黑子月平均值与地区降雨、气温、气压等的关系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甚至要获取上海百年中每一天的气象资料。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总体的全部单位(个体)中,用科学的取样法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或说明总体。抽样调查以样本代表总体,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使调查更深入、更具体。但抽样调查时应注意,在抽样之前,对总体的各种特征应有全面的了解,并又控制其中无关紧要的特征和因素,这样才能使抽样调查的资料能正确地代表总体。 要顺利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首先要清楚界定研究的总体,然后才能确定样本单位,至于样本多少才算合适,一般要看总体的性质,抽样的方法及推论所需的正确程度而确定,要尽可能抽取够大的样本,才能真正代表总体的特征。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类抽样、整体抽样、有意抽样等。
  随机抽样的方法是全凭机遇来抽样,往往用抽签的方式或《随机数目表》方式,《随机数目表》一般在统计学书本后面附有,可以用来帮助抽样。
  分类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例如要调查中学生做家务劳动的时间,可以根据初、高中,男、女生等分类层进行抽样。
  整体抽样的做法是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分为若干类,再在各类中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体来作为样本。单位整体内的各个体,全部是研究对象。
  有意抽样的方法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选样本。如在教师节期间,记者往往选几位典型教师访问,以代表全体教师,这就是有意抽样的方法。
  以上的抽样方法各有特色,各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使用,这要看实际需要来决定了。
  课题实践(3)《中学生校服的设计问题》。这一课题,范围比课题(1)集中,即可抽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各一个班,实施抽样调查,从而综合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学生对校服设计问题的看法,以了解多数中学生理想中的校服形象。
  课题实践(4)《上海徐汇区西南片河流状况调查》。该课题实施中,对徐汇区的样板河段东上澳塘(上海师范大学东至桂林路二号桥)河道进行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获取的相关资料,包括石油类、挥发性酚、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标,由点及面作出分析,从而获得对徐汇区西南片河流一般状况的科学认识。
     3.典型调查
  路等公交线路的设站、调度、运行、周转状况进行集中的调查,获得上海公交有关线路安排重复,8路19路车子共用一个车站,许多车辆同时靠站所引起的交通混乱的确切数据,为"原因分析"作了充分准备。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1.首先确定调查对象
  当确定下研究课题又决定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后,首先做的工作是确定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或称普查)和非全面调查。
  中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应当学习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起来综合使用的方法。传统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有个别采访,开调查会,上图书馆收集资料。现代手段增加了网上信息检索。
  2.访谈调查
  个别采访、开调查会,采用的是问答式、讨论式,要同被调查者平等对话,采取虚心求教态度,并口问手记。这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后,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调查,便是典型调查。其目的是,加强所获信息的准确度和所获资料的可信度,确保调查结论的可靠无误。
课题实践(5)《上海市内交通堵塞原因的调查分析》。该课题实施过程,在一般调查的基础上,曾对7l路、127种调查方法依然是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学生确定的课题中有许多是与现实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的课题,往往没有太多的现存的信息可供检索,大量还需通过向社会作实际调查解决问题
  3.问卷调查
  在调查研究中,发问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它简便易行、节省时间,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较容易整理和统计。有时用无记名形式问卷,可以获得访问或开调查会所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当然有时发出的问卷无法全部收回,会影响所给材料的代表性。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要重视对问卷的设计。如果想比较顺利地获得真实可靠的资料,并使它易于整 理和统计,就必须遵循一定原则:①问卷中的所有问题都应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题目应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所要测量的变量;②问卷要清楚地说明问卷的重要性;③问题要简明扼要,客观,不能暗示答案;④整份答卷要尽可能简短;⑤所问问题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⑥回答问题后的资料要易于列表说明和解释。
  设计问卷首先要设计标题,标题要与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写问卷中的指导语,一般包括称谓、研究目的、回答问题的要求,对有关问题的解释,等等。最后要说明联系人、联系地址、电话号码等。
  问卷设计好以后,还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试验性调查,也就是小范围的调查验证问卷内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这样调查问卷表就会更科学可行了。
  4.表格调查
  调查表是调查研究中用以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并列有一系列调查项目的表格。如表4-l一表4-3所示


  调查表是获得数据的方法,设计时一定要内容明确,按一定顺序或逻辑排列。一般表的后面都附"填表说明"以便说明调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查阅有关资料、访问调查对象、开调查会等等,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互相结合起来使用。
     四、调查结果的处理
     在全部调查结束后,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材料加以分类归纳,分析提炼,从而达到综合的目的;并最后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对调查结果的处理,是整个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一般的处理方式有:归纳法、对照法、计算法、图示法和编程处理法。
     1.归纳法
  这是由个别性前提得到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一般调查研究过程总是遵循这一逻辑程序的。如果作为个别事物的调查对象不断重复相同或相似的结果,那么,从中抽出的一班性结论大多是正确无误的。
  课题实践(6)《矮生鸡冠花在试管中开花的研究》。这是一个实验性调查研究课题,实施者对l号到4号四批种苗在试管中培育开花的过程加以观察调查,对其数据进行归纳,获得有关反映矮生鸡冠试管开花的一系列资料,归结出矮生鸡冠花试管开花的规律性的结论。
     2.对照法
  对照法亦即比较法,是将调查来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加以对照比较,从中获得有关结论。
  课题实践(7)《通过在美经历看中美两国孩子的区别》。该课题将调查的有关资料加以对照分析,从处事,冒险精神、环保意识、礼仪及自理能力等五个方面比较两国孩子的优缺点,并提出相互补救的见解。
     3.计算法
  这是一种处理调查结果的数学计算方法。许多科技领域的调查研究常常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课题实践(8)《关于水泥28天抗压强度值的预测》。该课题就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上海白水泥厂开发的4725高标号水泥的抗压强度加以测试,随机抽取调查所得的最近60个水泥快速强度值及其对应28天抗压强度值数据,采用数学计算方法获取结论,取得用计算机实现自定预测方法的成功。
     4.图示法
  用图示表达调查结果,最具直观效应。课题实践(9)《太阳黑子运动对上海地区气候的影响》,该课题将1873一1999年期间太阳黑子的相对数与上海地区降水、气温、气压等的变化情况用一组图(图4-l一图4-3)展示,结论十分清晰。

 
     5.编程处理
  编程处理是将查找到的资料信息存于磁盘,然后加以处理,获取需求的结论。该种对调查结果整理处置的方法也已在上一章有详细述评。
  经过调查过程,又对调查信息认真处理之后,调查的结论便出来了。这便是调查研究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经由这样的过程,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因而,这种学习过程也可称之为创新学习过程。

阅读:5286次  

复制 】 【 打印
·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的立项设计 2010-6-24 16:26:12
·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立项内容的选择 2010-6-24 16:26:12
·科技论文的基本篇章结构 2010-6-24 16:26:12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五个阶段) 2010-6-24 16:26:12
·如何写研究性学习中期报告 2010-1-19 16:26:21
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评论者:Sonam
Good to see real expertise on display. Your cobrtinution is most welcome.
发表时间:2015-4-7 18:21:37 [来自: 207.236.194.136]

查看全部评论  

 字数:≤255
点评:
邮箱: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