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形变、弹性形变、弹力的概念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发生变化,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外力消失后,能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总想恢复原状,因此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的方法:
判断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关键是看这两个物体是否接触且有挤压,如果两个条件都存在,则就存在弹力。
3、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及其产生原理分析
案例1: 一木箱放于水平地面上,由于它们互相挤压(木箱在重力作用下压地面),因此,木箱和地面都发生了弹性形变。
(1)地面发生形变后,它总是想要恢复原状,因此会对木箱有一个向上的弹力(即木箱受到的支持力)。
(2)木箱发生形变后,它总是想要恢复原状,国此会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弹力(即地面受到的压力)。
案例2: 一绳子吊着一物体,物体和绳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
(1)绳子发生形变后,总想恢复原状,因此会对物体产生弹力(即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2)物体发生形变后,总想恢复原判,因此会对绳子产生弹力(即物体对绳子的拉力)。
4、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的方向:
(1)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压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且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3)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方向:
①如果研究的是绳子拉物体,则受力物体是物体,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指向绳子;
②如果研究是的物体拉绳子,则受力物体是绳子,力作用在绳子上,方向指向物体。
5、胡克定律及有关计算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公式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单位是:牛/米(N/m)。K的物理意义是:弹簧每伸长(或缩短)1m时产生的弹力是多少N。
注意:公式中的形变量X是由F产生的(换句话说,弹簧形变x产生的力是F)。
例如: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原长是x
1,受到拉力F作用后长度伸长到x
2,见下图:
由胡克定律F=kx得到的等式应为F=k(x
2-x
1).
例1:一弹簧原长8cm,挂一重为3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0cm;则挂重为6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___cm.
分析:挂F1=3N时弹簧伸长了x1=2cm(即:总长10cm-原长8cm=伸长2cm),由F=kx知弹簧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因此挂F2=6N时弹簧伸长量为x2=4cm,所以此时的弹簧长度是12cm(即:原长8cm+伸长4cm=总长12cm)
6、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要把一个力表示出来,必须要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力的图示法:用一根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注意:画力的图示时,要在图示旁边画个比例尺,所画的力按这个比例尺确定其有向线段的长度。